Loading...
藍色會令你想起什麼? 藍天? 藍海? 藍田? 藍地? 而我就想起了「藍屋」。
大家就算沒去過,大概都總會聽過「藍屋」的名字,這座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之所以為人所熟悉,正正就是因為特別注目的藍色外牆,讓它成為香港人眼中的地標、遊客們眼中的景點。
兩年前我用了工廠回收的牛仔褲造了一幅藍屋牛仔布畫,完成後就在藍屋前影相留念。 兩年後,因為此舊作而有幸被邀請參加藍屋市集,又有機會再一次拿著布畫重遊舊地。
這次「出走藍屋市集」就在藍屋後院空地進行,主題跟環保和生活有關。不得不讚的是主辦單位聖雅各福群會精心挑選檔主手作人,每個攤檔能配合主題又各具特色,他們更邀請綠色和平的師傅跟大家「重修舊好」,為前來的街坊或市民縫補已破爛的衣服,還有各種不同的工作坊,讓大家身體力行實踐體驗環保生活。
那天人流絡繹不絕,市集不大,但氣氛熱鬧。我把那幅藍屋牛仔布畫放在攤檔展示,前來跟它拍照的人很多,但最有意思的是一些藍屋街坊逛市集時也看到這幅畫,還會搞笑地特意找出他們自己所住的單位。在大家眼中它只是一個地標、景點而已,但在街坊眼中這是一個滿載著回憶的家,能夠讓作品與人產生共鳴,是很有意義的事。
現在藍屋已完成裝修翻新,跟布畫上的不太一樣,想不到無心插柳下,把當時藍屋的模樣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紀錄下來,再次拿著作品來影相,對比舊照舊作下更覺有趣。
慶幸的是藍屋活化翻新後依然保留藍色的特徵,獨特的露台、木製的樓梯和窗框依舊,底層有香港故事館,會定期舉辦不同的文化活動及導賞團,還多了一間糖水店讓街坊多了個聚腳點,在「留屋留人」的保育方式下,留低的不止藍屋住戶,還有這個小社區的鄰里關係和人情味。
投得活化項目的聖雅各福群可謂不遺餘力,除了承傳傳統民間生活智慧及文化外,也引入創新的思維,例如這次「出走藍屋」其中一項活動就是以城市定向的方式進行籌款比賽,讓不同界別的市民可以透過遊走灣仔區, 加深對本土歷史文化的認識,他們舉辦的活動既多元化又能凝聚社區裡不同的人士,難怪藍屋保育計劃最近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育獎,這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有賴街坊、保育人士、社福機構一起努力的成果。
這次參加市集的體驗、與街坊的交流真的很難忘,讓我再一次重新認識藍屋,保育與發展其實是可以並行,希望將來有更多「藍屋」故事可以在香港出現。